紫微排盤

紫微斗數有關南北半球的排盤問題

更新時間: 2025-08-15 閱讀:43

紫微斗數有關南北半球的排盤問題
關於南半球排盤的問題,我是選擇了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不是那個真正的答案。答案本就不是固定的一種存在。更別提,紫微斗數也只是古人面對命運發問後,探索得到的諸多答案中的一種呈現方式。

這些有限答案注定是基於我們現有的理解能夠選擇的呈現邏輯。我們的選擇有限,世界本身無限。我希望大家對我們所討論的符號學能有這個理解的程度。真相在對否定的否定中存在,而非任何一種固定的觀點中。

以下也是我將就著選擇的一套答案,就像我所理解的紫微斗數,也不是那個固定的命盤,但是也是我將就選擇的一套固定答案。

數理本身是有定的,但是人類所發現的數字是有限的,甚至是粗糙的。

想到了一些科幻小說,比如3和4之間還有數字嗎?找到那個數字,體會到那個數字的意義,就可以穿越時間之類的。

命理也是一樣的,數字呈現的符號是有限的,廣大的意義之海是無限的。

人類就是在憑藉有限的符號去理解龐大無盡的意義,在自己理解的範圍內借助規則改變現實而已。

下面就簡單說說我選擇的排法。在西方占星學中,對於南北半球排盤所採取的主流觀點是“統一排盤”。因為星盤反映的是天體與地球的相對位置,而非地表氣候。因此無論出生地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星座、宮位、行星落點均按天文數據直接排布,無需調整。例如4月1日出生者,太陽位於白羊座,這是天文事實,與出生地的季節無關。那麼紫微斗數排盤又該如何?

我們首先知道的兩個前提。

第一。南半球雖無法看見北天極,但是北天極的天文系統是客觀不變的,只是存在於南半球人看不見的地方,本身仍屬於客觀天文現象,與銀河系乃至太陽系的其他星辰有著相互影響,地球萬物生成衰亡具備同一種星力影響。

第二。季節相反是太陽的在南北半球輪替直射問題,並不是整體天文現象發生了絕對性的改變。地球公轉時,地軸與黃道面始終保持66°34′傾角,黃赤交角約等於23°26′,太陽直射點隨地球公轉而南北移動。這裡涉及的是太陽直射角度造成的遠近日的輪替關係而已。所以在南半球人的角度,北半球的“春分”為事實上的“秋分”。而其他星辰與日地之間的關係卻同在當年統一的軌道系統中,與南北半球無關。

在這兩個前提之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南半球人與北半球人只是在輪替感知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輪替帶來的季節影響而已。其餘整體天象對地球的影響力模型,並不隨南北半球產生差異。

南北半球的時空法則就此被隔離割裂了嗎?並沒有。

大家仍然能夠在共同的時空中生存、記憶,共享一個時空的意義網路,共同被一種宇宙法則涵攝著。也就是系統本身的規律並沒有變化的基礎。
所以,在四柱命理中,學者會對南半球人代表季節的月柱進行轉換。這是南北半球唯一需要調整正位的唯一差異所在。

中國的五行學說,必然和季節的屬性聯繫在一起,比如春天主生長,茂盛,秋季主肅殺,斂藏等。所以涉及到季節屬性的月柱,就要用對沖的干支來排盤,才能找准實際“地氣”。如曆法上為丙午月的,在南半球換算成壬子月。年日時干支則相同計算。

這裡的問題是,其他幾柱不用調整?

是的。
事實上,古代曆法必須以某個理想的天文現象時間點作為“曆元”起點,要求此時日月合朔、冬至、甲子日、夜半子時等天文曆法條件全部重合。

曆元起點是某一刻的客觀天文現象,只是以北半球曆法的制定標準所記的曆法看,自然以北半球的天象為觀測標準,所以這套系統內部的年日無需換算。

注意:時間按照當地真太陽時。

和季節一樣,這本質是太陽與觀測者相對位置的問題,而不是太陽與地球整體關係的問題。

除此之外,其餘的排列法全部與北半球一致,也就是可以沿用北半球的安星規則。

我們再演繹一下排盤過程來理解。

第一步:十二宮位作為黃道運轉刻度,同樣以寅到子定宮位。
這個全球一致,正如二十四節氣代表的天文事實對全球而言沒有任何區別,只是語義使用上只能對東亞季風氣候的地區適用而已。

第二步:定命宮。同樣寅起正月,順時針算到生月,逆轉生時為命宮。

這一步是模擬地球繞太陽周年運動的黃道運行軌跡,以及一天內的天體自轉週期。

我們知道南北半球雖與北半球有季節感知的輪替差異,但起正月同樣從寅宮起的原因是,我們所排的農曆月份,仍然是以北半球標準的正月起算的。即,你出生

農曆二月,在曆法上參照的就是北半球的農曆。就是五月。而不因為你實際感受到的像是秋天,就變成曆法上的十月了。

隨後同樣順時針算到生月,逆轉生時為命宮。

第三步,根據年干安地支天干,得命宮納音五行局。

這一步是根據當年五星與日月地的位置關係決定了整體每個月份之能量。

比如當年為甲年,從而定正月(北半球寅月)的能量模型為丙寅,以此類推其餘十一個月。

南半球只是“輪替的太陽照射角度”問題,在北半球定義的“名義上的丙寅月”時,南半球之人實際體驗為“壬申月”模式,但當年的客觀天象規則並不因此改變。也因此五虎遁安天干環節不需要調整。

第四步,根據納音五行局和農曆生日日數做算法安紫微星

這裡是否有需要調整的計算單位呢?

首先,局數本身內含五行關係之間的數理邏輯,不會隨人在哪個方位而改變。本質是數。

農曆生日日數更不必說,是根據北半球之太陰曆的數字標刻,必然仍是數學理則而不涉及觀測者視角。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意識到,紫微斗數之所以成為術數的根本,在於數學理則,而非隻是表層語義的類象。

這裡涉及的所有算法涉及的都是客觀天文事實之間的數理邏輯關係。

這裡的年、日、時使用的參照標準是天干地支系統,具備符號語義,但本質是數理規則。

然後由此反推出的北天極之核心紫微星的宿度。

唯一要調整之處在於後天“行運”規則。

普遍的行運法,根據原本的排盤行運在與月份有關的流月上,進行對沖換算。

其餘則不變。

最後

紫微斗數並不是以當事人自己的位置出發排列的地平視角占星術,而是黃赤道等多種標準星象結合、相互借鑑為錨點,最終以北極紫微星為標準定位的宇宙圖景。

這套算法早已脫離觀測者位置局限,還原到了標準化全局性的天文系統,自然也脫離了發明者的時間局限,所以全球各地如今都按照當地真太陽時來排盤,而不是按照部分人提出的什麼洛陽時間北京時間。至於不同文化背景決定了同樣的星盤所呈現的後天生命軌跡是不一樣的,這是必然。不能因為對社會學統計學這一部分有所欠缺,就否定一個天文模型的內在計算原理。

語義解釋系統是一套,數理模型是一套。

兩者相互聯繫,但又有根本性的差異。前者會根據時代和文化環境變遷,後者則是一種更加“不變”的定理,除非是宇宙環境大大的改變,導致一加一成為三之類的另類魔法世界了。

世界各地的占星結果本質上參照同一套數理的模型,所以基礎是有一致性的。這也是結果大同小異的原因,但是從不同文化角度出發的解讀,自然有一定的側重性和表現上的不同。

比如在中國的命主,並不具備與印度一致的現實環境,所以很多層面解讀不相稱是情有可原的,但我們能體會到其背後本質是沒錯的,能在紫微斗數和五行系統中找到對應。正如阿育吠陀醫學與中醫的對應。

付費老師親批
  • 未來三個月姻緣大揭秘,脫單時間、地點全預知

    • 68912 人已購買
    • 63148 好評
  • 命中註定的兩個人一定會相遇!你的另一半長什麼樣子?

    • 78643 人已購買
    • 73448 好評
  • 幫你看清龍年感情運、事業、財運等八大領域運程,讓你把握先機,知命用命。

    • 81264 人已購買
    • 72156 好評
  • 我適合這個行業嗎?今年轉職的機遇在?

    • 66134 人已購買
    • 62156 好評